青少年时期是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成长,这也使得许多家长在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后,发现他们变得抵触、不顺从、情绪起伏大,甚至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分歧和争执。那么,青少年时期孩子出现抵触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1. 生理因素

青少年时期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是什么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动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都会产生作用。不同性别、不同个体的孩子,激素水平的变动也存在差异。男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会分泌更多的睾酮,这会让他们更具攻击性、更热衷于冒险。女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会更敏感、情绪更容易起伏。

2. 心理因素

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理也在快速成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人和环境存在差异,对自我及自我认知的探寻也使得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个性、价值观和人生方向。同时,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也更需要独立、自主和自我决策的权利,这也让他们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3. 社会因素

青少年时期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他们的抵触情绪产生影响。当孩子身处的社会环境存在不良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时,孩子也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当家庭和学校等主要社会环境存在不和谐、矛盾的情况时,孩子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4.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产生影响。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过于纵容,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执时,孩子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青少年时期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家长需要理性对待孩子的抵触情绪,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青少年抵触心理主要表现一:否定性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

2、青少年抵触心理主要表现二:评判性

1)评判学校和老师,评判老师的教学和行为。由于对学校部分老师的不认同和抵制,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与相关科目学习出现下滑情况;
2)评判社会,对社会负面情况不接受和不理解。

3、青少年抵触心理主要表现三:对抗性

对父母十分冷淡,关系距离加大。认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标准,实施消极抵制、明显对抗;不接受倾向明显,甚至公开敌对;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青少年抵触心理主要表现四:冷漠性

对抗造成与父母关系恶化,对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行为产生厌恶和反感,产生关系情感的冷漠情况和行为上的违拗性。面对父母伤心的眼泪不能使他们动情。

5、青少年抵触心理主要表现五:阶段性

1)青少年的抵触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强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不再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抵触行为表现开始;
2)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表现为对自我评判结果的维护,维护判断就是维护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尊心的表现。抵触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出现。

一要了解青少年时期孩子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成人感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除婴儿期之外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孩子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生理逐渐成熟,体型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时期孩子产生一种“成人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样对父母、老师事事听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便对家长、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

二要了解孩子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导致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根据近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使得他们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对家长不当的要求和表现开始反抗。

三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导致的自我探索。

青少年时期孩子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他们希望知道“我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优势与不足”“我将来想做什么”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来发展问题的答案。这些探索和尝试对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加以批判,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父母、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

四要了解孩子脑发育不平衡导致的情绪多变、敏感。

脑科学研究发现,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前额叶从2岁到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高峰,之后在整个青少年时期都发育趋缓;而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则在青少年时期开始迅速发育。前额叶发育不足使得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杏仁核发育迅速使得情绪体验增强,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少年时期孩子情绪多变而敏感,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可能这一刻心情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暴雨倾盆”;情绪反应剧烈,往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非常丰富、细腻、敏感,跟家长意见不合时,很容易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五要了解孩子与师长关系疏离而与同伴更亲密的特点。

在青少年时期之前,孩子一般与父母的关系较为亲密,父母是孩子情感和心理支持的主要来源,孩子与同伴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玩伴关系,不存在稳定的依赖关系。而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与同伴相处时间的增多及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与父母关系出现疏离,同伴逐渐成为孩子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同伴关系代替亲子关系成为青少年时期孩子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抵触是由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青少年时期的正常表现,不抵触反而是不正常的。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抵触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一好,抵触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提高,抵触的产生需要以上二者为基础。抵触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抵触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所以说,抵触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第二好,抵触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同一性的建立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抵触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抵触、不惹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同一性早闭”。这样的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他们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第三好,抵触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

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少年时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此外,青少年时期孩子面对更大的成长压力,他们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过程中会经历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怀疑,这加剧了青少年时期的情绪问题。

抵触成为青少年时期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的一个途径。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绪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抵触、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所以,抵触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四好,抵触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

抵触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进入青少年时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青少年时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少年时期之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在青少年时期顺利完成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抵触则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理解他人,这都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而较亲密的友谊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际交往比较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抵触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束。抵触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抵触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抵触期,才能在抵触中成长。面对青少年时期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家长应该学会一些应对方式,抓住肯定、调整和对症下药这三个关键词。

要肯定抵触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抵触、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抵触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抵触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开始。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规矩,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抵触了,起码程度不会更深。

要以抵触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抵触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出现抵触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少年时期问题的解决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规则和做决定时会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并接受孩子的意见,会对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释,说明希望孩子服从的原因。

要了解孩子的抵触类型,对症下药。

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抵触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暴躁型—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阳奉阴违型—当着大人的面赞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为表现却相反,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

对不同类型的抵触行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暴躁型抵触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对沉默型抵触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沟通;对阳奉阴违型抵触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真诚。

抵触的背后是孩子特定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个体不同的内心需求,希望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家长都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多去观察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求。只要努力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对孩子的抵触行为做到心中有数,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相信孩子的抵触问题只是成长过程的问题。但如果家长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抵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